中元普渡|台灣

【中元普渡】
今天正是農曆7月的3大節日之一:中元普渡。在這天,除了普渡之外,有些地方還會舉辦盛大的儀式,像是基隆的放水燈、屏東及宜蘭的搶孤。透過普渡及這些活動,希望在陰間受難的「好兄弟」藉此得到救贖,也為往後的生活祈福。

只是中元普渡到底該怎麼拜?又分為哪幾種呢?怎麼整個農曆7月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進行普渡呢?泡編這就好好來跟大家說明~

台灣民間的普渡的形式又分為「公普」、「私普」兩種方式。所謂「私普」,就是以街道、或村莊等為主的普渡,早期居民會共同商議,從農曆7月初1到月底30日,大家按照所分配的日子輪流進行普渡,現在多數人家會看時間方便,或是去算命來決定哪天要普渡。 在舉行普渡當天,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擺上豐盛的祭品,俗稱「拜門口」,並且在每盤菜上插一支香。待祭拜完畢後,焚燒紙錢,然後收拾供品。
據說如果供品太少,或是準備的菜飯太難吃,會遭到好兄弟的惡意報復,所以人民多會盡全力準備豐盛的飯菜來祭拜。

而「公普」,又稱「廟普」,一般都在7月15日當天舉行,俗語叫「拜七月半」。 以各村莊的寺廟為中心,在舉行公普的前夕,要通知孤魂前來領受普度,就得在廟前「豎燈篙」,以便進行招魂儀式。 所謂「燈篙」,就是一根高幾丈的木竿或竹竿,在頂端吊起「燈籠」,入夜後要點亮燈籠。此外,在普渡期間,台灣中南部民間習俗還會在自宅門口掛起 「普渡公燈」,目的在替孤魂野鬼們照路。

當普渡儀式結束後,寺廟會請人來「跳鍾馗」。 藉著鍾馗的法刀來趕走滯留在當地的孤魂野鬼。 跳鍾馗時,一般民眾怕被煞氣沖到,都不敢在現場逗留,跳鍾馗以後,廟普就算圓滿達成。 但是由於民俗傳說8月初一下午才會關鬼門,所以7月的後半個月裡,仍有各行各業的人繼續進行私普。

除了認識普渡為何之外,透過長輩描述以前的農曆7月,厝邊頭尾見面互相關心的第一句話大多是問:「你"普"了嗎?」來代替平日的問候語,這是只有在這個月份才會出現的現象,相當有趣!從分享鬼門開到普渡,也能發現「鬼月」對人民來說並不全然是可怕或負面的,反而透過這些儀式流露出悲天憫人的精神。雖然現在過節氣氛已與以往大不相同,甚至加入了許多新潮的元素,發展出年輕一代對於傳統文化的新語言,不論新潮或傳統,目的都是希望文化傳承,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其背後深厚的意義!

Top